「老師,您覺得我需不需要定期把團隊打散,攪一攪比較好?」一位高階主管學員在課間休息時這樣提問。
這個問題違反了我多年來帶團隊的經驗和直覺,因此我好奇地回問,「您為什麼想要這樣做呢?」
最近跟一位裝潢設計師友人 Jean(化名)吃飯聊天,席間談到她的一個 case,這 case 不僅讓她多賠了一些錢,還弄得她客戶有點不太開心,讓她覺得有點委屈。
Jean 其實相當細心,設計功力不錯,且心地善良(因此生活上常被人詐騙^^!),因此,我出社會以後,多次的新房設計裝潢都是交給她負責的。以我吹毛求疵的高標準來說,她能多次從我手上活著完工結案,裝潢設計的品質和質感一定是掛保證、沒問題的。
那為什麼這樣的人依舊會出包,惹得客戶不開心呢?這點讓我很不解,因此我決定繼續深挖這個故事。
我上健身房的時候,都會用手機的 Spotify 邊聽音樂邊運動,由於我不是付費會員,所以 Spotify 會隨機強迫推薦一些非我播放清單的歌曲給我,不過,它推薦的歌還蠻合我胃口的,所以我也樂得「享受」這些優質又免費的強迫推薦服務。
(嗯~~免費服務做太好,竟反而讓用戶更不想花錢買付費服務,這是不是有些弔詭?如何區隔付費服務和免費服務,還真是個困難的藝術~~)
有一次,Spotify 推薦的一支音樂讓我聽得起雞皮疙瘩,於是我停下運動想看看這曲子的來歷,一看之下發現,原來它是 Netflix 原創影集「王冠」的主題音樂,這讓平常不太追劇的我,起了強烈的追劇慾望,所以我就~~付費訂閱了 Netflix(這算成功的異業合作行銷案例嗎? XD)
敏捷大師(Scrum Master)之所以稱為「大師」是有它的道理的,「大師」是那個能帶領團隊走對方向,並在敏捷路上愈走愈順的賢者、智者,絕非隨意指派,給個稱號就行的。
在《大錯特錯!敏捷大師不是團隊的助理或秘書》這篇文章中,我曾經概略說明了敏捷大師這個角色的職責、資格和等級,可是如果組織就是欠缺這樣的理想人選,那又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把「相對適任」的敏捷大師給生出來呢?
緣由
「報告」是職場上下階層(或主僱關係)之間的重要溝通和管理工具,無論是書面或口頭,幾乎所有的職場工作者,都需要向上司、客戶或股東做定期/不定期的報告,且多數人也還同時需要審閱並聽取部屬或供應商的報告,因此,良好的報告技巧無疑是職場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然而,身為主管(或客戶),許多人對「如何教導部屬(或要求供應商)做好報告」這件事感到困擾和迷惘,致使「報告」這個工具,在多數時候都無法發揮「有效協助掌握交辦任務(或專案)狀態」的重要功能。
此外,若部屬(或供應商)所提供的報告品質不佳,也極可能造成主管(或客戶)對任務(或專案)狀態的誤判,繼而導致任務(或專案)的失控,嚴重損害主管與部屬(或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互信,造成雙方關係緊張等諸多不利的影響。
![]() |
照片由商周集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