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風險管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風險管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Scrum 敏捷方法裡,渾然天成的九大風險管理把關設計

    「老師,要管好專案的風險,您覺得是用傳統式的方法比較好,還是用敏捷式的方法比較好?」一位學員在課後向我這樣提問。

    當下我還真楞了一下,倒不是因為我不會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自從教授敏捷相關課程這麼多年以來,這還是頭一遭有人問到這樣的議題。

    先說我的結論,總體而言,我認為,敏捷方法比較技高一籌。

    敏捷雖如專案管理巧婦,無米無灶也難為炊

    日前為一家規模龐大的組織進行敏捷式專案管理課程,課前一天傍晚,副執行長熱情晚宴款待,席間提及,某個老舊資訊系統更新專案,執行兩年以來延誤不斷,掌握不了可靠的結案日期,令他相當頭疼,不過在他的話語之間,我倒是感受不到絲毫的怪罪之意!

    副執行長雖然熟稔傳統式專案管理手法,但卻謙沖承認自己是敏捷方法門外漢,在我向他簡略介紹完敏捷方法之後,副執行長略顯無奈地提出了這樣的疑惑,「聽說敏捷方法可以把專案做得又快又好(客戶/用戶滿意),可是我們 IT 團隊已經用敏捷方法做專案好幾年了,這個專案還是延誤成這樣,不僅開發人力資源卡死在那兒,使用單位也抱怨連連,到底問題會是出在哪裡呢

    從中國武漢肺炎防疫,看專案風險管理



    中國武漢肺炎防疫,是一場必須「全民皆兵」的大戰,因為,病毒的攻擊對象是每一位國民。因此,將每一位國民,在「實體防疫武器」和「心理危機意識」方面都武裝好,才能提高戰勝這場世紀災難的機會。

    相信大家最近在電視上,一定都看到各種不斷撥放的防疫宣導短片,如,口罩配戴的恰當時機、勤洗手更重要、減少參加人群密集接觸的活動等。這些近乎洗腦的頻繁撥放,目的就是要強化大家的防疫「心理危機意識」,建立全民強健的防疫智慧。

    而在口罩禁止出口與限購、口罩產線的投資擴建、醫材的加大儲備、醫療機構的警戒戰備提升、疫苗與試劑的研發、航線的暫時中止、人員的出入境管制、罰則與法令的修訂等,這些國家所做出的超前佈署作為,就是在為每位國民提供「實體防疫武器」。

    上述強化防疫「心理危機意識」的相關作為,成本相對低廉,效益卻可以很長遠。「實體防疫武器」的相關措施,成本雖相對高昂,卻是非為不可的必要行動。

    我們都知道「預防」的成本一定比「治療」的成本要低得多,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可是,人們常會因為沒感受到「後果的嚴重」而怠惰,疏於落實「預防」的動作,而此正是提高「嚴重後果成真機率」的元兇。中國武漢地區及韓國大邱地區,相繼爆發難以收拾的大規模社區傳染疫情,堪為此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至少一次記者會,公開、透明、即時說明最新全球疫情與我國防疫措施,這不僅僅只是在向全民做溝通,其實還有提升並維持全民高度防疫危機意識的效果。有危機意識卻不恐慌,「實體防疫武器」才會被有效率、有效果地最佳化使用,穩住防疫的步伐與節奏。

    拿對付自己人生重大風險的態度去對付專案的風險就對了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說:「前一陣子岳父(以下簡稱阿伯)突然生病住院,這件事讓他忙亂了好一陣子!」

    阿伯已經七十多歲了,是個五十幾年的老煙槍,而且還已經有些失智,行動雖然無法很敏捷,但是至少生活還可以自理,並且還有個老伴在照應(也是七十幾歲)。三個月前,阿伯突然暈倒,被鄰居緊急送醫,朋友於是陪老婆回南部去處理這些事情。

    您的專案還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嗎?



    最近課堂上的一位學員在中場休息時跑來問我一個問題

    「老師,今天上你的課,收穫真的很大,我發現專案規劃真的不難。可是,我們主管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沒有時間了,計畫趕不上變化,不用計畫這麼多,做就對了』,這種情形我該怎麼辦啊?」


    不懂這三要素,專案怎麼可能低風險?(下)


    [承上篇]

    該從哪裡開始找風險?誰來找?

    實務上,我們通常都會選一個舊專案,來當作新專案的參考基準,然後再以這個基準來新增或是修改部分的功能,以產出一個新的產品。例如,iPhone7會以iPhone6為基準,然後加上更高畫素的鏡頭、雙鏡頭、新CPU等。要找出這個新專案的風險,首先該從哪裡著手呢?

    不懂這三要素,專案怎麼可能低風險?(上)


    最近跟一位朋友吃飯閒聊,席間他說起三個月前他接了一個新案子,風險很高,果然現在疲於奔命,到處救火。於是,我好奇的問:「風險是怎麼個高法?」

    朋友:「就很多新功能都沒做過,風險當然很高啊!」

    我:「那你們是怎麼描寫這些風險項目的?舉個例子來聽聽…」

    朋友:「大概就是依據經驗,判斷每個新功能的複雜度,再分別它們高、中、低的風險等級啊…」

    「這樣的風險描述,聽起來好像只是依據功能複雜度來評量風險,功能複雜其實未必會是風險的成因。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風險的描述,沒有抓到要點,才會造成你所謂的風險,其實根本就不是真的風險,只是一種無關緊要的不確定,而相關的資源和行動也根本就用在錯的地方,所以現在才會被迫救那些到處冒出來的火?而這些火,就是當初那些沒被好好照顧到的風險,所衍生出來的?

    朋友聽我說完,沈默了許久…

    別再傻傻地把命運交給別人了!獨立判斷、積極作為,才能為您贏得職場的彩虹!

    照片來源:鏡頭下的天空 http://haikuang.pixnet.net/

    最近聽到一位朋友抱怨,說是誤信某同事的說法,結果把一件事情搞砸了,被老闆海K了好幾頓。這讓我想起以前我在手機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團隊主管時的一個場景…

    刀口上的風險管理,把不確定變確定的密技!


    有位朋友前一陣子想買房,剛好那陣子地震又比較頻繁,於是問我:「SRC 鋼骨結構真的會比 RC 結構好嗎?好像貴很多耶…」

    「你或你的家人怕地震嗎?」我這樣反問他。

    朋友:「我太太很膽小,一有一些小搖晃,她就會驚聲尖叫的!」
    我:「你的預算夠的話,我會建議考慮鋼骨結構的,雖然它搖晃會稍微比較明顯,但是因為比較軟韌,晃起來也沒那麼可怕!」>

    別懷疑,風險就在你身邊,意外隨時會發生!不做風險管理,隨時會GG!


    六月初的某天一早,我和家人打算開車到還沒去過的林口三井Outlet走一走,沒想到,才離家不到五分鐘,就在路上遭遇一件令人驚心動魄的事件

    Issue就像黑社會,你不盡快解決它,它會更快帶著兄弟來找你!

    www.kapakresimleri.org
    「威廉老師,為什麼每次專案到最後階段都會這麼痛苦,都有一大堆解不完的issue(bug)?」

    這是我課堂上的一位學員,在中場休息的時候問我的一個問題。要回答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可是需要從專案的起源和風險的產生,兩者之間的連結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