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張圖秒懂OKR】推薦序
身為敏捷方法的講師和教練,我發現敏捷方法的許多做法和精神,與 OKR 都頗為神似,只不過敏捷方法多聚焦在短期的專案管理之上,而 OKR 則是聚焦在中長期的組織經營績效之上,兩種方法均一致推崇以下的做法:
1.
尊重個人想法,但更重視團隊合作。
2.
高層給方向,但授權由下而上制定執行決策,並給承諾。
3.
鼓勵盡早失敗,盡早改善調整,以靈活應變。
4.
鼓勵面對面形式的簡單有效溝通。
5.
計畫與施行狀態公開透明。
管理學本就是一門高深的藝術,沒有一體適用的萬靈丹,唯有具體實踐並不斷調校,才有可能練就一身好功夫。
本書以圖解方式介紹
OKR 的各種施行原則和背後的精神,是絕佳的參考手冊,可隨時快速複習,溫故知新,協助你調校你的 OKR 施行策略,以臻成功。
從中國武漢肺炎防疫,看專案風險管理

中國武漢肺炎防疫,是一場必須「全民皆兵」的大戰,因為,病毒的攻擊對象是每一位國民。因此,將每一位國民,在「實體防疫武器」和「心理危機意識」方面都武裝好,才能提高戰勝這場世紀災難的機會。
相信大家最近在電視上,一定都看到各種不斷撥放的防疫宣導短片,如,口罩配戴的恰當時機、勤洗手更重要、減少參加人群密集接觸的活動等。這些近乎洗腦的頻繁撥放,目的就是要強化大家的防疫「心理危機意識」,建立全民強健的防疫智慧。
而在口罩禁止出口與限購、口罩產線的投資擴建、醫材的加大儲備、醫療機構的警戒戰備提升、疫苗與試劑的研發、航線的暫時中止、人員的出入境管制、罰則與法令的修訂等,這些國家所做出的超前佈署作為,就是在為每位國民提供「實體防疫武器」。
上述強化防疫「心理危機意識」的相關作為,成本相對低廉,效益卻可以很長遠。「實體防疫武器」的相關措施,成本雖相對高昂,卻是非為不可的必要行動。
我們都知道「預防」的成本一定比「治療」的成本要低得多,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可是,人們常會因為沒感受到「後果的嚴重」而怠惰,疏於落實「預防」的動作,而此正是提高「嚴重後果成真機率」的元兇。中國武漢地區及韓國大邱地區,相繼爆發難以收拾的大規模社區傳染疫情,堪為此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至少一次記者會,公開、透明、即時說明最新全球疫情與我國防疫措施,這不僅僅只是在向全民做溝通,其實還有提升並維持全民高度防疫危機意識的效果。有危機意識卻不恐慌,「實體防疫武器」才會被有效率、有效果地最佳化使用,穩住防疫的步伐與節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