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講師之白日夢冒險王:課程設計的邏輯性與戲劇性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能演又能教」的能力就是「能研發出好課程」的能力,應該要做到讓學員們下課後覺得「好累卻很開心,帶走滿滿的好東西」,而不是「亢奮卻很空虛,沒學到什麼好東西」!本篇就要來談談課程的劇本該注意的兩大要項:邏輯性和戲劇性,以及如何來分段。
    邏輯性 vs. 戲劇性

    除了演員之外,當然,一個好劇本更是電影賣座的重要根基之一。同樣的,一個課程的結構安排和設計,就像是電影的劇本一樣,不但應該要有邏輯性,更要有戲劇性

    一部電影就是在講一個故事,故事要合理,就一定要有邏輯性,故事要吸引人,就要有戲劇性。一個課程的結構也應該被鋪陳為一個故事,只不過,跟電影不同的是,課程結束後,學員們需要能夠帶走一些東西,能夠把這些東西用得上,不論是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上。

    邏輯性

    說話有邏輯,對方才容易聽得懂,課程的結構設計有邏輯,學員們才能容易理解、吸收、久記。由淺到深、從小到大、由舊到新、由內到外、由易到難,這些不同的安排方式都是很簡單的邏輯性,也都符合人們的日常生活認知,這樣學員們才不需要再花額外的力氣去學習你的新邏輯。

    如果一位講師對於課程的主題沒有太多的實務經歷,那怎麼可能可以涉獵得很深入?如果無法深入了解該主題,那又怎麼可能可以為該主題規劃出一個好的邏輯和架構?沒有好的邏輯與架構,學員們怎麼可能有辦法無縫順暢地學習?

    然而,實務經歷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就算是有個幾年的實務經歷,有沒有做出點像樣的成績,能不能歸納出一些有用的心得和體會,則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策需苦練」的原因!

    以我自己為例,即使是我在業界已經有20年的軟體人員和軟體專案的管理實務經歷,坊間還有PMBOK這樣的指南可以提供課程設計的參考架構,我在設計《EZ專案力》課程的時候,仍然遭遇過到不少的阻礙和困境。沒有足夠的專案管理實務經歷,要讀懂、讀通PMBOK這本天書,根本就是緣木求魚的事!

    我真的很難以想像,那些缺乏實務經歷的講師,設計出來的課程到底會是什麼樣子?

    戲劇性

    好了,就算課程架構的邏輯性很好,可是內容很硬、很枯燥,學員們還是會睡著,這樣學習效果也還是會很差啊!那該怎麼辦呢?

    答案當然就是要為課程添加一些戲劇性。戲劇性可以是一些趣味,可以是一些活動,可以是一些互動,更需要一些轉換。

    講述法搶答法影片法小組討論法小組演練法分組競賽積分法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為枯燥的課程內容增添趣味和戲劇性的一些手法,若能配合上一些適當的教具,就會讓學習的效果更加地顯著。

    再以我的《EZ專案力》課程為例,上述的這些方法在課程中全部都用上了,而且是交替使用的,這樣才能讓學員們的大腦沒有機會僵固、遲鈍,而造成昏昏欲睡的狀況,大約每20分鐘就會換不同的手法來操作課程,讓學員們隨時保持清醒、亢奮的狀態,讓學員們沒有機會滑手機、打瞌睡。

    另外,我們自己都不喜歡聽人家說教,對吧?學員們當然也是。所以以比例來說,說教式的講述法,我的比重放得較低,搶答頻率則要適度,影片法討論法演練法的時間拿捏要剛好,剛好到學員們可以不會分心去做其他的事情,這些都是有機會可以快速學成的部分,也就是我所謂的「術可速成」之故

    切段分割

    一般來說,一堂7小時的公開班都會分成上午3小時,下午4小時,那麼在考量完一個課程的邏輯架構、再套用不同的戲劇性運課手法之後,還得考量這個因素來把課程適當地切割為4至5段。早上可以切割為90分鐘、80分鐘兩節,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可以切割為80分鐘、80分鐘、60分鐘三節,中間各休息10分鐘。當然,這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掌握住以下的幾個原則就可以了。

    1.  上午大家精神狀態最好,每節課的時間可以長一點,但還是盡量別超過90分鐘(大家會需要上廁所)。
    2.  休息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以免學員上課的feel渙散掉。
    3.  下午第一節課通常精神狀態最差,需要一些提神的活動,時間也可以短一點。

    在考慮切段分割之後,極有可能需要回頭去微調課程的架構和使用的運課手法,這樣來來回回個幾趟演練,最後才能夠把整個課程的設計結構定案下來。

    談到這裡,公開班講師應具備的三大核心能力的第一個「研發好課的能力」也就差不多談完了。下一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第二個核心能力「宣傳行銷的能力」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