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去我每週都要光顧的一家知名牛肉麵店用餐。突然發現,怎麼分量變少了!
頓時之間,感覺不是很好。雖然說,這家店的東西不論是麵、湯頭或是滷味,口味真的是棒得沒話說
(不然我也不會每週都來光顧),不過,如果是像這樣用減量的偷吃步來賺更多錢的話,那就真的是太糟了。
可是,一想到店家一直以來人員的好服務、環境的好衛生、食材的好新鮮,實在是沒道理這樣做啊!
原本用來裝盛牛肉麵的碗是一種比較接近半球形的碗公,而現在則是換成了比較接近倒立圓錐體的碗公,也就是上方碗口很大(比以前的還大),下方底座較小的形狀。而且其他碗盤也都換成同樣花樣的款式,還刻有麵店的名稱在上面。
從前,上菜的時候,牛肉麵和湯都幾乎有八、九成滿,有時還快滿出碗公。而換成現在的新型碗公之後,牛肉麵和湯看起來只有七分滿。可是奇怪的是,當我用完餐後,飽足感卻跟從前的感覺差不多,太太跟我一起用餐,感覺也是一樣的。之後幾週的感覺也是這樣。這引起的我的好奇心。
結完帳後,隨口問了一下算是有點熟了的結帳人員,確定沒有減量。全面更換碗盤的原因是因為又開了家新分店,"集團" 愈做愈大了,想有自己統一的品牌形象,也順便趁機更新一下所有分店的舊碗盤,提供客戶更好的用餐體驗。其實,我倒覺得原本的碗盤並沒有 "舊" 的感覺。這家店老闆的觀念還真是不錯,不是只想盡量賺多一點錢!
回到原本的話題。既然分量沒有少,可是為什麼感覺卻差別如此明顯呢?
原來,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把新碗的份量,跟印象中的舊碗份量在做比較,這樣其實並不公道精準,可是人的心理就是這樣!
如果在出餐的時候,先用新碗出一碗麵,接著再用舊碗出一碗麵,這個時候,客倌您應該會跟我一樣,還是會覺得舊碗的麵和湯比較多。但實際上,它們是一樣多的。
這就是所謂的評估模式。從前使用舊碗的時候,老闆把麵裝得很滿,我們會覺得老闆很大方。這是因為沒有其他的對照,我們只是單獨看這碗麵裝得有多滿來評估划不划算(假設只單純以份量的角度來簡化討論)。但是當新、舊碗一起出餐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對照。這時候的「評估」就不再是個別的單獨評估了。
新碗的花色和形狀雖然比舊碗來得美,應該要可以增加顧客的食慾的,但是這個優勢卻在顧客比較 "份量" 的情況之下被忽視弱化了。這就是所謂的「評估模式」效應。
在這個案例之中,老闆選用新的碗型,個人認為是有點失策的。因為這個決定可能會讓很多的老客戶產生跟我一樣的錯覺和誤會。如果,碗型不變,只變花色,會不會就大不同了呢?
再來看看另外一個生活上常見的例子。
在賣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價又小瓶的橄欖油跟一般的低價又大罐的食用油放在一起,對吧?若您可以有空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橄欖油的銷量還真的不是太好。可是,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橄欖油比較健康,相關的廣告也打得很兇,卻還是不願意大方出手買橄欖油呢?
這其實也是「評估模式」的效應在作祟。
橄欖油的優點雖然很多,但是因為跟一般的平價用油放在一起,它的缺點(價高、量少)反而會被「評估模式」的效應所影響了。一般用油的優點(低價、量大)大大地凸顯了橄欖油的缺點!更何況,貨架上一般平價用油的種類和數量,更是遠遠地超過橄欖油的種類和數量!因此,橄欖油的優點被削弱,被壓抑了,間接地、隱性地影響了它的銷量。
我們換個場景來看,如果橄欖油是放在一個都是「高價」的有機健康食品專區,情況會不會改觀呢?說不定,橄欖油反而變成是高價區的平價品了呢!
在職場上,我們也常常會需要向上級長官提案,您會不會「兩案並陳」,甚至是「三案並陳」,讓老闆做選擇呢?您有想到該如何運用「評估模式」在您的提案上了嗎?懂得如何突顯那個您最喜歡的提案的優點了嗎?
所以,不管是做換碗盤的決定,還是做商品上架擺放區域的決定,甚至是向老闆提案,還是得懂些行為經濟學,好好運用這個「評估模式」效應啊!